
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和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影響,給農民下田、農資下擺、農機上路和外出農民返鄉務農造成影響。
非常農機4月18日發布《疫情下的無奈》(詳情點擊:疫情下的無奈:貨難上路、人難出門),就疫情防控下,農機行業面臨的困難進行了掃描式透視。
4月19日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了相關問題。農業農村部合作經濟司副司長、一級巡視員毛德智介紹,農業農村部一直高度關注相關問題,前期已經下發了抓好春耕生產、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等多個通知,并且開通了春耕農資保供等多部熱線電話和網上留言平臺,點對點解決農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實際困難。
據了解,目前全國春播糧食已超過意向面積的兩成,進度同比快1.2個百分點。冬小麥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,一二類苗比例達到87.9%,比越冬前提高17.4個百分點,與常年長勢基本持平。農資下擺秩序總體正常,種子化肥農藥等到戶率在九成以上。
下一步,要嚴格落實差異化防控措施。原則上以村(屯)為單位劃分封控、管控、防范區域,分類落實精準防控,嚴防“一刀切”“簡單化”和“層層加碼”,嚴禁擅自設卡攔截、隨意斷路封村。沒有發生疫情的縣(市、區),落實常態化防控要求,確保農業生產正常開展。
發生疫情縣(市、區)的防范區,在落實好管控措施的基礎上,保證農資農機、農產品和務農人員正常流動,有序開展農事活動。發生疫情縣(市、區)的管控區,在采取核酸檢測、閉環管理等措施的基礎上,合理安排農業生產,允許農民錯時錯峰下田、從家到農田、從農田到家“兩點一線式”作業。發生疫情縣(市、區)的封控區,要組織農戶之間搞好助耕助種,依托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托管服務,幫助無法出村下地的農戶種足種滿、種在適播期,確保農時不耽誤、農田不撂荒。同時,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,要允許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。
在落實精準防控要求的前提下,有序組織有返鄉意愿的農民盡早返回,在外地包地種糧的農民盡快返回包地的地區,投入春耕生產。返鄉農民所在縣市、鄉鎮、村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對返鄉農民的管理和服務,允許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出村下地開展農業生產。
同時,要保障農機正常作業秩序和農資及時到位。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,不得隨意限制農機調運和下田作業。發生疫情的地區要以村(屯)為單位抓緊組織摸清春耕機具及零配件、農機手需求,逐個地塊對接服務主體、適宜機具和作業機手,不得限制符合條件的農機手下田作業。
要全力暢通春耕農資交通運輸通道,把化肥、農藥、種子等農資及其生產原料、農機及零配件納入重點物資運輸保障范圍,落實保供綠色通道政策,優先發放通行證、優先承運、優先裝卸、優先查驗、優先放行。以縣域為單位,建立農資“點對點”保供和應急配送機制,保證農資門店正常營業,確保春耕春管需要。